首页

风情艳主视频合集

时间:2025-05-26 04:44:46 作者: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|特色文化产业焕新姿 浏览量:34657

  插秧机一天可作业三四十亩地;无人机植保作业,一人一天可以管200亩地……

  3月19日,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,种粮大户戴宏在家迎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——习近平总书记。面对总书记对于农机具和春耕物资的关注,戴宏详细介绍了他家的“种粮装备”。

  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,习近平就深入田间地头,话农桑、察实情,其背后有着大的现实背景。

 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,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。“中国人才几天时间没饿肚子?”“谁来养活中国?”习近平曾以此警示,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。

  截至2023年,中国粮食生产已实现“二十连丰”,就在本月,全国两会期间,中国再次定下“粮食产量1.3万亿斤以上”的年度目标。

  不过,在不确定因素愈发复杂的当下,求解端牢饭碗的大国“粮”策,依然是丝毫不可懈怠的大课题。

 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,“地”和“技”是两个关键抓手。习近平多次强调,真正把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。

  “地”是根本。中国以占世界9%的耕地、6%的淡水资源,养育了世界近1/5的人口,耕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。严守耕地红线,建设高标准农田,是习近平一再强调的重中之重。

  此次湖南考察,习近平要求,确保春播面积,细化春季田间管理;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,推行适度规模经营;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,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。

  “技”是出路。解决吃饭问题,根本出路在科技,耕地就那么多,稳产增产根本出路还是在科技。保证粮食安全,领先的农业科技是最大的底气。

  在湖南考察期间,习近平强调,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,加快种业、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;坚持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,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。

  当然,有“地”有“技”,还要回答“谁来种地”的问题。

  “让种粮也能够致富,进而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发展现代化大农业,真正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走稳走扎实。”习近平道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
  |出品人:陈陆军

  |总监制:张明新

  |总策划:俞岚

  |策划:吴庆才

  |统筹:马学玲

  |执笔:阚枫 袁秀月

  |校对:孙静波

  |视觉:徐洋

  |中国新闻网“习言道”工作室出品

【编辑:李润泽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北京丰台警方破获多起电诈黑灰产案件 抓获嫌疑人15人

4年多来,杭州城市大脑不断迭代升级,形成了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、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、社会治理“一网共治”为核心的城市大脑2.0版。

石家庄第十届新春鼓王争霸赛擂鼓争锋

据介绍,此次行动将以群众举报突出、社会反映强烈、传销行为多发频发的地区为重点,加大力度打击整治聚集式传销违法活动。包括重点打击以“招聘就业”“保健养生”等为幌子,或打着“政府背景”等旗号,或以宣传“消费返利”等名义,诱骗人员参加的传销活动;以及编造“快速致富”等谎言,从事“拉人头”“骗取入门费”的传销活动。

送“智”进企 辽工大博士团为区域经济发展赋智聚能

大运河不仅是文化之河,也是生态之河。近年来,沿线城市加大对大运河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,通过植树造林、湿地保护、水污染防治等措施,打造绿色生态廊道。目前,大运河沿线遍布生态公园、湿地公园,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创新成为各地“新春第一会”鲜明标签 “因地制宜”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

2016年3月,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成功举行,宣告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。2023年12月,澜湄国际影像周写入澜湄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内比都宣言,鼓励继续举办。

浙江义乌新生代企业家“新知新质”培训班开班

据介绍,今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将以“一节两地”形式联合澳门举办多场会展活动及体育赛事,以此促进澳琴在会展和文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,进一步助力澳门“1+4”产业多元发展。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